Vol.2 No.3 年度採購書單&1200 的文化幣可以帶走多少書?
各位早安,2025 台北國際書展昨天正式結束,去年許願下一次領到文化幣要用來挑戰 1200 可以從書展抱走多少書,挑戰正式完成來記錄一下結果。(還有些超出預期的花費)
▍書展的文化幣活動規定
今年書展採用「文化幣使用兩點送一點,上限 600 點」的回饋方式,因此實際上 1200 元的文化幣最多可以放大為 1800 點。
-
▍總花費
最終書籍部分,使用文化幣 1200 點+獨立書店點數贈點 408 點(在書展中拿到又直接花掉)+ 補差額 442 元 =2050 元
剩下 192 文化幣點數,是最後一筆結帳的獨立書店點數贈點。
-
▍書單!
用文化幣+現金的:
- 《常識 Common Sense》。湯瑪斯‧潘恩(Thomas Paine)。五南出版社,經典名著文庫系列。
- 《不用數字的研究: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》。蕭瑞麟。五南出版社,學術原創系列。
- 《工作美學》。江振誠。天下文化。
- 《長期買進: 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》。周冠男。天下文化。這本帶了兩本,算是我們都蠻有興趣的內容,剛好和夥伴一起讀。
閱讀護照選領的:因為以前就有儲值讀書共和國的閱讀護照,因此今年在他們攤位直接用護照選領的方式,故沒有計入花費。
- 《扁平時代: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 Filterworld: How Algorithms Flattened Culture》。凱爾.切卡(Kyle Chayka)。衛城出版。
- 《左膠是如何煉成的: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?危害社會民主價值CYNICAL THEORIES How Activist Scholarship Made Everything about Race, Gender, and Identity—and Why This Harms Everybody》。海倫.普魯克羅斯(Helen Pluckrose), 詹姆斯.林賽(James Lindsay)。八旗文化。
- 《女身:最私密的身體地理學 Woman: An Intimate Geography》。娜塔莉•安吉爾 Natalie Angier Angier。鷹出版。
- 《讓思考變得可見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+讓思考變得可見的力量:一本同時強化教學力與學習力的實作書 The Power of Making Thinking Visible: Practices to Engage and Empower All Learners》套書。 榮.理查特(Ron Ritchhart), 馬克.邱奇(Mark Church),凱琳.莫莉森(Karin Morrison)。大家出版。
-
一部分是之前就有關注到的書,另一部分是在書展上大致翻過覺得不錯的,都還沒讀完所以也不構成推薦。今年書籍主題比較分散,但大方向依然是大學階段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的質性、文化研究,還有一部分是寒假在關注的經濟、金融、投資主題。
有特別好奇哪一本的心得可以告訴我!
-
▍意外抱了一台閱讀器回家。
書展開展第二天就去逛了一次,通常逛書展的習慣是走完每一個攤位,而書展除了各家出版社外,另一個我很有興趣的參展單位是各個電子書閱讀器品牌 (●°u°●) 」
目前的主力是 kobo libra 2,kobo libra 系列上一代的黑白機(目前官網上只能查到彩機的款式了),使用上一直都相當滿意,因此今年原本也沒有規劃要換機或尋覓新夥伴。
結果在 Hyread 攤位東摸摸西逛逛的時候就被燒到了 ∠( ᐛ 」∠)_
-
Hyread 系統最大的特色是串接台灣各個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,只要有帳號就可以直接借閱,雖然還是會有借書冊數和歸還時間限制,但基本上是最方便能免費看到書籍全文的方式了。
以前就有用過 Hyread 的 app 借過書,但後來眼睛真的受不了用手機螢幕看書的時長,所以沒看完。
今年在展場試用覺得 Hyread 新機的反應時間、殘影控制程度都表現得很不錯,加上可以在閱讀器上開線上借閱的電子書!(解救我倍受藍光摧殘的眼睛)
又,台大圖書館的電子書借閱系統也串在 Hyread!
回去比對了一下各家近期的閱讀器就決定下單了。
-
於是在今年國際書展最後一天又去了一次。

收編新夥伴!Hyread Gaze Pro X
-
▍小結
所以今年是用完 1200 點文化幣、拿滿 600 點回饋、收穫 6 本書,與閱讀護照選領的 5 本,以及意料之外的一台閱讀器。
不知道大家今年書展有哪些收穫呢?或希望我近一步介紹哪些東西?
-
▍對於回饋的期待
之前因為在處理類似的主題,跟讀帳的朋友交換了彼此課堂上拿到的書單,很喜歡這種交流方式,也希望可以透過電子報的形式讓互動跟交流變得更簡單 (/ω\)
所以雖然很多主題都還在入門階段,但依然會在這裡持續記錄、分享,如果讀者裡有更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就太好了,請多指教、我需要你w
-
針對電子報本身,前十期都還在實驗期間,所以希望大家無論喜歡/不喜歡任何元素都要告訴我!可以:
- 填電子報回饋收集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6oGerGNZgMUWxigG8
- 直接回信給我!!直接在信箱比照回覆其他信件的方式回覆本篇即可
-
▍一些預定的內容清單
- 當讀書不一定是正業、正業不一定要讀書——大學裡的「不務正業」到底是什麼?
-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兒少社群媒體使用規範政策
-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與健康資訊相遇的歷程
- 在宿舍裡重建生活
- 創作者小故事:「永遠不缺靈感與題材」的秘密
- 創作者小故事:真的有辦法變出穩定的收入嗎?
- 創作者小故事:我真的有想讓這些內容擴散嗎?
- 創作者小故事:被讀者認出來/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讀者這檔事
-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網紅、作者、創作者
-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政客、政治、公務員
- 如何搞定家長
持續募集!歡迎許願!
-
不知道大家今年書展有哪些收穫呢?
想持續收到信件夥伴,請在下面的欄位輸入收信的電子信箱訂閱。(不建議用機構/學校的信箱)
很高興你讀到這裡!希望有帶來一些幫助或一點陪伴與快樂。我們下個星期日再見。
有任何想說的話可以到:
- 電子報回饋收集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6oGerGNZgMUWxigG8
- 直接寄信到這個信箱:studying.c.a.t112@gmail.com
- 我的 IG 大本營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tudying_c.a.t/
- 比照回覆其他信件的方式,直接回覆給我!
歡迎按下面的按鈕,把這篇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 (⁎⁍̴̛ᴗ⁍̴̛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