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l.1 No.14 2024 最後一封信

各位早安,大家都是在什麼時間開信的呢

上禮拜收到了學測生夥伴的回信,很高興在大家關閉社群媒體後還有這個小地方

貓妹也是接下來要考試的學測生了,目前給學測生的建議一概是好好睡覺、注意保暖不要生病、穩定發揮,休息時間就確實休息、需要唸書的時候全心投入就可以了。(差不多也能開始盤點要帶什麼去考場了喔)

-

16 週最後四週反覆在「快死掉了」和「快結束了」之間徘徊,這禮拜開完會後跑去放了短短的假回來,中間還把剩下的各種作業都交出去了,覺得自己依然在緩慢恢復並回神的狀態。

先前有夥伴問到接下來的規劃,寒假有幹部的活動籌備工作事項、分散各地許久未見的朋友、幾個很想回去的地方。

算算日期突然發現這封信會在 2024 倒數兩天寄出,今年又實在是變動很大的一年,覺得可以在這封信做一個盤整,也歡迎跟著想想自己的 2024 年同時分享給我喔。

-

-

▍完整在台北過完的第一年

2024 年 9 月,一邊思考今年的加簽路線怎麼走、一邊研究基醫的電梯到底在哪個方向、一邊感慨學測才考完多久我就大二了,突然意識到這是第二次九月開學了。

2024 年 12 月,這個月過完後就是第一個在台北的一整年了,從一張空書桌與一架床板開始,2023 年放進了各種必需品,2024 年生活與宿舍裡的佈置漸漸從「必須」走向「適宜」。

換掉各種先能用就好的東西,添了一個掛衣架、一個小書櫃、一台印表機,衣服終於可以分兩邊掛、書本不需要繼續全堆在書桌上、回歸紙本閱讀的親切與思緒在紙筆間遊動的狀態。

-

▍大學裡的朋友關係

2024 一開始就是巨大的變動,在緩慢恢復狀態的過程裡聯絡了許多朋友,無比感謝雖然離家來唸書,但還有很多很棒的夥伴一起在這裡,我們互相倚靠著度過一年了喔。

期間有人重考上岸,換了一個城市開始新的生活,亦有人來到台北開啟大學四年,還在適應著越來越多人只能半年或三個月一見的模式,也很欣慰能看到大家仍如我所認識的他們一樣。

-

▍全力追求好的作品 v.s. 照顧自己

這點是上週電子報的主軸,也是上大學至今越來越明顯卻尚未找到答案的困惑

期末在在各種書本、報告、專案之間燃燒自己,每一份迷惘與焦慮都為這樣的生活再添一把柴。

感覺像一場默默展開的獻祭,身為烈火中心的祭品,但火光沖天的祭壇後到底還有什麼?

獻祭給誰?能帶來什麼?誰點起了這把祭祀的火?

這個困惑也是我寫〈照顧好自己本身就需要時間與精力〉一篇的初衷,2024 年裡的狀態大致在「能夠在一般情境裡照顧好自己」,但當各種作業與報告等「任務」出現時、當任務與自己衝突時,在還能活著的前提下,依然會毫不猶豫的犧牲生活與照顧,去以高標準完成任務。

各種交出去的東西確實做得很不錯,但自己也實在照顧得不怎麼樣。

-

▍對收入與未來的焦慮

2024 年初有學習歷程諮詢室的收入,後來接了學院的編輯工作,近期投了一個頗感興趣的工作機會但收了感謝信。今年裡發現自己非常不喜歡沒有可控收入的感覺,一部分是可支配的金額會大幅縮減,另一部分是這樣好沒安全感。

114 學測後夜貓的學習歷程諮詢室要重新開張了,目前為止還蠻喜歡這樣的模式,在和學生的互動裡自己也很有收穫。

2024 年開始於大一下,大二上已經結束的現在, 2024 年也快結束了,身為四年學制的學生,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活也快過掉一半了。

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、擅長的事、在乎的事,究竟要如何交織、指向未來的工作與生活,感到無盡的困惑與似乎可行又害怕走不通的迷茫。這能構成我嚮往的生活型態嗎?這是我能繼續走下去的方向嗎?只有這幾個工作可以嗎?

-

▍我的研究興趣們

2024 年前半段在兒少、社群媒體、行銷與社會行為之間打轉,後半段聚焦於經營管理、使用者行為、資料庫檢索與建置。打出來似乎各不相干,但在實作過程裡又確實有所聯繫。

今年觀察下來,依然覺得自己的興趣圍繞在「人」與「人的行為」,無法交流的人類不行、非人類的動物不行。在人的行為裡,與「訊息接受與傳播」、「社交與社會互動」相關的議題又尤其能引起好奇。

-

▍好想有自己的地方

2024 年為止,宿舍住了一年半,越來越想要有自己的地方,想一個人住一個房間。

但單身女性出去租房又確實有太多不確定性與風險,於是被貓媽貓爸以人身安全考量否決了…… 選項終究只剩 BOT 單人房了嗎

-

▍社群媒體與實際生活、身份的距離

這個以後單開一篇詳談,大學目前過完三學期,我用了兩個學期在用各種方式觀察現況與這樣的自己,實在不是這裡的一個小標題能解釋完的。

-

最近真的超冷,情緒波動大,要記得留時間照顧自己呦。

可以參考之前這篇:

Vol.1 No.10 「照顧好自己」本身就需要時間與精力
原本上禮拜要發出的主題,結果在牙醫診療台上花了很多時間==

-


▍對於回饋的期待

之前因為在處理類似的主題,跟讀帳的朋友交換了彼此課堂上拿到的書單,很喜歡這種交流方式,也希望可以透過電子報的形式讓互動跟交流變得更簡單 (/ω\)

所以雖然很多主題都還在入門階段,但依然會在這裡持續記錄、分享,如果讀者裡有更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就太好了,請多指教、我需要你w

-

針對電子報本身,前十期都還在實驗期間,所以希望大家無論喜歡/不喜歡任何元素都要告訴我!可以:

-

▍一些預定的內容清單

  • 當讀書不一定是正業、正業不一定要讀書——大學裡的「不務正業」到底是什麼?
  •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兒少社群媒體使用規範政策
  •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與健康資訊相遇的歷程
  • 在宿舍裡重建生活
  • 創作者小故事:「永遠不缺靈感與題材」的秘密
  • 創作者小故事:真的有辦法變出穩定的收入嗎?
  • 創作者小故事:我真的有想讓這些內容擴散嗎?
  • 創作者小故事:被讀者認出來/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讀者這檔事
  •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網紅、作者、創作者
  •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政客、政治、公務員
  • 如何搞定家長

持續募集!歡迎許願!

-


祝大家期中順利、平安活到寒假,大家晚安


想持續收到信件夥伴,請在下面的欄位輸入收信的電子信箱訂閱。(不建議用機構/學校的信箱)

很高興你讀到這裡!希望有帶來一些幫助或一點陪伴與快樂。我們下個星期日再見。

有任何想說的話可以到:

歡迎按下面的按鈕,把這篇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 (⁎⁍̴̛ᴗ⁍̴̛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