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l.1 No.10 「照顧好自己」本身就需要時間與精力
原本上禮拜要發出的主題,結果在牙醫診療台上花了很多時間==
今年暑假七月底到八月結束,這段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,總共去牙醫報到了——五次。
除了每次躺在診療椅上的一個多小時,還有前後的交通、打麻藥後兩三個小時,腫起來又不能吃東西的時間。
決定把這段時間歸類在「為上學期生活付出代價」。
趕在大家開學第一週、課表還可以更動、來得及阻止大家用課表和各種爆量活動殘害自己,先寫了這個主題。
想先提問:「覺得在大學階段的『照顧好自己』包含什麼呢?」
-
也幸好有這個被困牙醫診療椅的鮮明記憶w
不然都要覺得依照上學期的工作強度這樣搞沒問題了,但明明學期之間就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。
大一下兩個活動、學期間的 21 學分,各種報告工作都有達到預期效果。
一度覺得都沒有任何一部份垮掉,會讓我覺得可以繼續這樣搞誒,明明身體狀況很明顯在警告我ㄌ
(某種覺得身體沒關係,其他表現良好就行的奇怪心態)
結果就被身體教訓了(?)
天天累到好好處理牙齒的力氣都沒有,加上本來就是容易蛀牙的體質(問過醫生ㄌ,說是跟基因有關)最後變成暑假尾聲大家把握時間玩,我把握時間處理牙齒,每個禮拜至少去一次牙醫診所(有夠慘。
-
-
▍照顧好自己包含……?
-
顯然這個慘痛故事是沒有照顧好自己的狀況,於是這學期嘗試把「照顧好自己」列成明確項目,學期末再來回顧。
- 估算每個課程、活動需要的時間與精力,透過事前預估跟實際紀錄不斷提高估算的準確度。抓不準需要的時間就留多一點,不要再出現到最後只能壓榨自己完成任務。
- 有自己的覓食名單、用餐時間好好吃飯、維持自己好好吃飯的心情和力氣
- 每天可以用自己覺得舒適、心情好的狀態出現。
- 有時間跟力氣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空間。
-
-
▍當這些項目變成生活裡具體要做的事
-
吃飯
去到自己不熟悉的縣市重新開始「覓食」並「讓自己吃到能維持身體健康」,絕對是需要留出大量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。
-
念大學之後是從「完全家裡煮」突然轉換成「完全外食」,這部分是一開始最沒辦法適應的生活變動。
雖然會自己煮但時間、空間、設備全部都不允許 ==
-
可以跟朋友一起去探店比較吃得下飯,大一上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就食慾全無且喝水都想吐的狀態。
加上移動與用餐時間的排隊人潮,或許還有跟朋友不小心聊得太開心,晚餐吃完回到宿舍快九點是很有可能的w
-
會盡可能約朋友聊聊天或單純出來一起晃晃,不然自己吃飯唯一目的就只是,不要低血糖暈倒而已。(那半年應該有點營養不良,但目前飲食算是穩定且均衡ㄌ)
處於一個「心情不好 ➡️ 不想吃東西 ➡️ 身體狀況不好 ➡️ 心情更差」的亂七八糟負面循環裡。高中的常態體重就滿低了,大學一開始的半年還掉了兩三公斤(現在有恢復到以前的常態了不用擔心我喔)。
如果比較常點外送,可以準備一套陶器/瓷器/木質/玻璃餐具放在房間裡,把東西從外送餐盒裝出來,用餐感受會好非常多。
覺得心情改善程度 >>>> 洗餐具帶來的一點小麻煩
-
洗衣服
即使所有衣服都可機洗可烘乾,依然要面對凌晨兩三點滿載的洗衣房、衣服烘好還沒帶走的烘衣機。(還有偶爾烘衣機沒按下去,一小時之後發現覺得很想撞牆的自己)
台北冬天濕度高到我甚至懷疑晾在外面的衣服變得更濕了,加上冬衣厚重最後還是只能靠烘衣機。夏天跟目前超級熱的九月,手洗+脫水機+陽台晾乾還是一個可行的方式。
-
再加上那些不敢丟進洗衣機和烘衣機冒險的衣服,一套好看的搭配穿出去回宿舍有兩件要手洗;隔天有比較正式的場合正裝前一天、穿回來之後分別要怎麼處理;裙子襯衫晾乾皺巴巴的一件一件燙好、烘乾回來的衣服毛巾一樣要整理好才能放進衣櫥裡。
每週處理這些一到兩次。現在是直接在行事曆,每週留兩天的 1.5 小時,總共三小時,處理這些跟衣物鞋子有關的大小事。如果有穿到需要特別處理的衣物,會再留出更多時間。
-
整理居住空間
需不需要自己刷廁所和浴室?浴室兩個月就要清一次發霉怎麼辦(目前宿舍裡的真實現況)?多久掃一次地板?多久把垃圾打包拿出去?垃圾怎麼分類?怎麼放?
-
每一項都要和室友討論後留出時間,這是只要在裡面生活就得完成的基本清潔工作,不要忘記需要的時間精力喔。
這裡還沒有算各種清潔耗材跟生活用品的採購時間ㄚ
-
回顧、觀察、釐清自己
詳細說明在上一期電子報:https://open.substack.com/pub/studyingcat112/p/vol1-no9?r=3uy97a&utm_campaign=post&utm_medium=web
為這件事留下專屬的時間,並用「任何你可以持續下去的方式」記錄下來吧。
-
「真的有時間休息」的行事曆
經過大一下半年的慘痛教訓是:「行事曆有空格通常是處理雜務的時間沒有放上去,不是真的有空,也不是那些時間就可以休息。」
所以有兩個方法:
- 框出明確的休息時間
適合不會在原訂休息時間,因為焦慮/想做的更好/想提早完工等理由,默默又把工作/作業拿出來趕工,真的可以堅持「休息時間就是休息」的人。不是我。 - 把所有處理生活雜務、休息必要的時間都放上行事曆
讓行事曆從「只有工作、課程」,變成「真實呈現所有我需要花時間做的事」。透過已經很滿的行事曆來讓自己認清現實,克制接各種任務的衝動,或再去修需要超多時間但感覺很有趣的課。
-
-
▍關於「選課」推我很喜歡的觀點
-
如果是課程本身目前的推薦清單在這:
-
但大多數的人的課表,尤其是台大新生,基本上只會想請你刪幾門課,所以來推薦李彥寰教授的選課前勸世文。
「難」和「累」不是同義詞。請不要用一大堆「不難」的課程把自己搞得很累,然後催眠自己日子過得很充實。
另一方面,如果要往比較「難」的方向走,請注意熱血爆肝通常是沒有用的。反倒是適度地在行程表上留白,讓自己多一些獨自思考的時間,放鬆一點,增加創意湧現的機會,這樣比較有用。
如果有興趣,請儘早尋求做正經研究的機會,例如修專題研究課。修課不管多紮實,那都是在老師控制的溫室裡玩家家酒,很多成就感都是空的。做正經研究,可以看到非家家酒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子,對知識會有比較切實的認識。
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31dfmESGgDcBUy89/?mibextid=qi2Omg
我也滿喜歡的另一篇:【修課不是在大學學習的唯一方式】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10226011417976930&id=1380334602&mibextid=qi2Omg&rdid=eZHlSk0AIdOxeSMw
終於寫完。
書寫的過程裡,其實也同時仔細回顧每個身心不適的時刻。
-
去爬梳到底哪裡開始做錯了、事情從什麼時候開始往失控的發方向去、到底聚集了哪些元素最後把我困在低潮期裡……
-
某時突然察覺在回顧、分析的過程裡需要大口呼吸。
身體依然對那段時間的困境有所反應。
-
當時還有其他狀況啦,單純上大學沒有那麼恐怖
希望沒有嚇到剛上大學/持續嚮往大學生活的夥伴w
-
但希望大家都不要拿課表或行事曆,消磨自己的身體跟心理狀態喔。一點都不值得。
-
整篇修完氣力放盡,原本想做成貼文但又猶豫ㄌ
先讓我放在電子報這個小窩吧。
如果有朋友的課表,讓你開始擔心這個人未來的身心狀態了,歡迎把這篇分享給他喔。
還在想這系列的名字「致新生」似乎有點狹隘,因為其實是對大學階段的各種反芻與觀察紀錄,不只給新生,也給正在大學裡的自己與夥伴們。
▍關於之前有人問到的書單
-
近期想把這個欄位改成廣泛的「作品欣賞」清單(目前書單被課本跟課堂指閱霸佔算是其中一個理由)內容會涵蓋書本型態的雜誌、漫畫,以及動畫、動漫、電影、影片等等。依然會有各種書的書單紀錄!
電影〈驀然回首 ルックバック(look back)〉& 雜誌《聯合文學 2024 年 9 月號(479期) -藤本樹&押山清高》
-
以藤本樹的短篇漫畫《驀然回首》改編之同名電影,在電影院看了兩次,非常喜歡,今年還有近四個月,但感覺已經遇到年度最愛的電影了。故事情節、作畫分鏡、配樂、敘事節奏配合得非常漂亮,覺得是細密而精緻的作品。
-關於聯合文學 9 月號:
本期專輯特別邀請藤本樹與導演押山清高受訪,談他們的創作歷程與靈感養分;也邀請專業讀者深入藤本樹的作品,拆解文本背後的巧妙佈局;此外,我們也特別邀請次文化研究者宇野常寬受訪,全面探討藤本樹的風格魅力。
專訪也是完整而精彩,推薦看完電影的夥伴搭配閱讀喔。
線上可閱讀的推薦這篇:【當月精選】Don’t Look Back In Anger/沈美雪|《驀然回首》(內有劇透喔)
還沒看完的動漫《電馭叛客:邊緣行者》(英語:Cyberpunk: Edgerunners;日語:サイバーパンク エッジランナーズ)
-
-
▍暑假……
-
還有人在放暑假嗎(來自開學第一天就被生理學衝擊的羨慕)
大家的暑假完成了哪些事呢?
-
▍對於回饋的期待
之前因為在處理類似的主題,跟讀帳的朋友交換了彼此課堂上拿到的書單,很喜歡這種交流方式,也希望可以透過電子報的形式讓互動跟交流變得更簡單 (/ω\)
所以雖然很多主題都還在入門階段,但依然會在這裡持續記錄、分享,如果讀者裡有更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就太好了,請多指教、我需要你w
-
針對電子報本身,前十期都還在實驗期間,所以希望大家無論喜歡/不喜歡任何元素都要告訴我!可以:
- 填電子報回饋收集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6oGerGNZgMUWxigG8
- 直接回信給我!!直接在信箱比照回覆其他信件的方式回覆本篇即可
-
▍一些預定的內容清單
- 當讀書不一定是正業、正業不一定要讀書——大學裡的「不務正業」到底是什麼?
-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兒少社群媒體使用規範政策
- 這學期在幹嘛之報告寫什麼:與健康資訊相遇的歷程
- 在宿舍裡重建生活
- 創作者小故事:「永遠不缺靈感與題材」的秘密
- 創作者小故事:真的有辦法變出穩定的收入嗎?
- 創作者小故事:我真的有想讓這些內容擴散嗎?
- 創作者小故事:被讀者認出來/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讀者這檔事
-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網紅、作者、創作者
- 對於一些用詞的感受觀察:政客、政治、公務員
- 如何搞定家長
持續募集!歡迎許願!
-
今天開學以來第一天踏進總區上課,可以感覺到大家在化妝上的努力但太陽無情ㄚ
辛苦ㄌ 這個太陽實在有點太強==
想持續收到信件夥伴,請在下面的欄位輸入收信的電子信箱訂閱。(不建議用機構/學校的信箱)
很高興你讀到這裡!希望有帶來一些幫助或一點陪伴與快樂。我們下個星期日再見。
有任何想說的話可以到:
- 電子報回饋收集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6oGerGNZgMUWxigG8
- 直接寄信到這個信箱:studying.c.a.t112@gmail.com
- 我的 IG 大本營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tudying_c.a.t/
- 比照回覆其他信件的方式,直接回覆給我!
歡迎按下面的按鈕,把這篇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 (⁎⁍̴̛ᴗ⁍̴̛⁎)